Sunday, December 20, 2015

化妝品:Philosophy Microdelivery Peel 到底是怎麼work的啊?!

最近我買了一個熱門去角質商品“Philosophy Microdelivery Peel”, 女人我最大一直在那邊說多厲害多厲害,所以我就買來試試


使用包含了兩個步驟:首先要把Step I的磨砂膏在臉上按摩,接著再把Step II的gel敷在上面,神奇的事來了,當你敷上gel時,會覺得有一股暖流,這家公司claim說因為有了這股暖流,會讓你的毛細孔張開,讓維他命C更好被肌膚吸收。因此 我很想知道到底是發生了什麼化學反應 會有放熱的效果,以及產品裡的成分有哪些?到底安不安全?

首先來看看這兩瓶的成分:

StepI (crystals): peg-6, sodium bicarbonate, oleth-20, glyceryl stearate se, silica, tocopheryl acetate, 1,2-hexanediol, caprylyl glycol, magnesium ascorbyl phosphate, helianthus annuus (sunflower) seed oil, tocopherol, beta-carotene, retinyl palmitate, ethylhexyl palmitate, parfum/fragrance, palmitoyl oligopeptide, tribehenin, sorbitan isostearate, limonene, bht.

StepII (activating gel): aqua/water/eau, lactic acid, hydroxyethylcellulose, salicylic acid, linoleamidopropyl pg-dimonium chloride phosphate, 1,2-hexanediol, caprylyl glycol, polyquaternium-10. 

* PEG-6: 這個成分在很多cosmetic product裡面很常看到。PEG就是polyethylene glycol,而後面跟著的數字代表有多少unit (the number represents the average number of polyethylene glycol units),不同數量的unit會影響PEG的狀態(從液態到固態),而不同的狀態會決定PEG的功用。因此不同Molecular weight的PEG在產品中有不同的功用,例如可當作:Anticaking agent, Binder, Emulsion Stabilizer, Humectant, Plasticizer, Solvent, Viscosity increasing agent。以PEG-6為例,因為只有6個unit,Molecular weight大約為300g/mol,在常溫下是液態,所以通常被用作solvent 或是保持產品濕潤的humectant。


* Sodium bicarbonate: 就是我們baking常用的小蘇打粉 NaHCO3。不要跟Sodium carbonate (Na2CO3)搞混了,Sodium carbonate較常作為清潔用途(少用於食物或烹飪用途),因為其鹼性較強,腐蝕性強,所以清潔力強。Sodium bicarbonate在cosmetic中通常是用來作為酸鹼中和劑,因為當他碰到酸,會產生反應:
NaHCO3 + HCl --> NaCl + H2CO3   ---- step 1
H2CO3 --> H2O + CO2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---- step 2

Oleth-20:

* Glyceryl stearate se:
top: Glycerol;  bottom: Glyceryl stearate se






延伸閱讀:http://www.cosmeticsinfo.org/ingredient/peg-32 (這個網站專門講化妝品裡的成分,功用,安全性,超讚的!)



Plastic Recycling: 塑膠回收!


今天在wholefood買了聖誕節節日限定的Peppermint Vanilla洗手乳  看了下包裝 上面標示著: Bottle is made from 50% Post-consumer Recycled Plastic (PCR)



看上去大概知道意思  就是使用了回收的塑膠 但是我想要更深入的了解一下
plastic回收再利用的過程?
回收的plastic之後變成什麼了呢?

在我找資料的同時 我發現了Association of Plastic Recyclers (APR) 原來已經有一個專門的組織投注在回收的上面!他們網站提供了很多資訊和影片 非常resourceful! (http://www.plasticsrecycling.org/education)

Plastic回收再利用的過程:

首先來講講比較常見的回收方法 我們以PETE bottle為例  PETE bottle瓶身連瓶蓋  一起被送進碾碎機碾碎成小碎片  接著送入一個大水槽中 由於瓶身跟瓶蓋的密度不同  瓶身(PETE)會沈入水中 而瓶蓋會浮在水面上 這樣就可以把PETE給extract出來 這是一個比較簡單的過程(影片: https://vimeo.com/148915676);

複雜一點的情況會是plastic/paper/cardboard/metal/glass/ceramic 混合在一起 (影片: http://www.kare11.com/video/1267215425001/1/An-all-access-pass-to-recycling-in-the-Twin-Cities) 混雜的回收物一起經過輸送帶 透過不停的翻攪 小東西會掉到下面的輸送帶 而大東西像是cardboard會繼續在上面的輸送帶  金屬物可以藉由不同磁性電性特質 或是不同密度顏色 把它們分離出來  另外還有用電腦optical technology 分析物體的形狀(e.g. paper vs. a plastic bottle) 把不同的物質分開 至於顏色也可以經由computer optical sorter把他們分開!分開的物質(e.g. glass or plastic)會再送到熔爐把他們熔掉再塑型成我們常見的容器

回收的plastic之後變成什麼了呢?

其實plastic的回收 不像glass/metal/paper那麼有成效  我也是看資料才發現 原來回收的plastic通常只能做一次性的回收利用! 相對地glass/metal/paper可以一直重複的回收  而回收的plastic通常不會再做成人們直接接觸的容器 而是用於例如carpets (影片: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zyF9MxlcItw), stuffing for packing, lumbers, recycled bins等等

根據2013年的統計 (在EPA上竟然找不到2015年的...), over 63% of paper/cardboard were recovered, 接著是metal (34%), glass (27%), plastic卻只有9%!!! 主要原因是plastic其實很難回收 不同的polymer因為物理性質(顏色, 密度)很接近 很難自動化(有些會使用FTIR來判斷不同的polymers)地把他們分離 直到現在主要分離的方法還是靠勞力!而且如果沒有高純度的高分子 很難控制產品的品質 因此plastic recyling還有很多地方需要改進啊!

延伸閱讀:http://www.lotfi.net/recycle/plastic.html





Saturday, July 18, 2015

透明高分子?高分子為什麼有些是透明有些卻不是呢?


同一種高分子可以是透明或不透明的,其排列結構決定了透光程度。

一般來說高分子有isotatic和atatic兩種(不考慮syndiotatic)。Isotatic 高分子因為分枝少,容易形成結晶,packing會比較緊密,光不容易通過,因此形成不透明的物體。Atatic 高分子有很多branching,形成較鬆散的結構,光較容易從縫隙中通過,形成透明物體。

還有許多方法可以改變高分子的排列,因而改變其透光度,像是冷卻速度或是塑性變形。冷卻速度越快的話,高分子沒有時間排列的很整齊,形成amorphous結構,因次會是透明的。另外像是在做拉伸實驗的時候,塑性變形區變成不透明結構,這是由於當拉伸高分子時,外界提供能量讓高分子鏈排列的更好,形成許多結晶的區域,因此變成不透明的結構。透明高分子有許多種,常見的為PP, PE, PETE, PC.